咪咕公版·两晋南北朝史_第一节 道子乱政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

   第一节 道子乱政 (第1/4页)

第七章
  东晋末叶形势
  第一节 道子乱政
  晋孝武帝性甚愚柔,虽以苻坚之送死,幸致肥水之捷,此乃适值天幸,而非其有戡乱之才也。帝任会稽王道子,(初封琅邪,大元十七年,徙封会稽。)政治大乱;逮至大权旁落,又用王恭、殷仲堪以防之,所任亦非其人;致肇桓玄之篡窃,刘裕因之得政,而晋祚终矣。
  谢安(320—385),字安石,陈郡阳夏(今河南太康)人,东晋政治家,被后世人视为良相的代表、“高洁”的典范。
  道子者,帝母弟。大元五年为司徒。八年录尚书。十年,谢安卒,遂领扬州刺史,都督中外诸军事。数年,又领徐州刺史,为大子大傅。《谢安传》言:安以道子专权,奸谄颇相扇构,出镇广陵之步丘以避之。(今江苏江都县之邵伯镇。)案是时扇构于安与道子之间者,为王国宝、王珣、王泯等。国宝坦之子。史言其少无士操,不修廉隅。妇父谢安,每抑而不用。而国宝从妹为道子妃,与道子游处,遂闲毁安。珣与珉皆导孙。皆谢氏婿。以猜嫌致隙。安既与珣绝昏,又离珉妻,二族遂成仇衅。安卒后,珣迁侍中,孝武深杖之;而道子辅政,以国宝为中书令、中领军。史言国宝谗谀之计行,而好利险诐之徒,以安功名盛极而构会之,嫌隙遂成。盖皆恩怨权利之私,非因国事而有异同也。然朝政则自此大素矣。帝溺于酒色,为长夜之饮;又好佛法,立精舍于殿内,引诸沙门居之;(《本纪》大元六年。)而道子亦崇信浮屠,用度奢侈,下不堪命,为长夜之饮,蓬首昏目,政事多阙;盖二人之失德正同。帝不亲万几,但与道子酣歌为务。于是姏姆尼僧,并窃弄其权。凡所幸接,皆出自小坚。如赵牙出自优倡,而道子以为魏郡大守;茹千秋本钱塘捕贼吏,而以为骠骑咨议参军。牙为道子开东第,筑山穿池,列树竹木,功用巨万。千秋则卖官贩爵,聚赀货累亿。官以贿迁,政刑缪乱。然郡守长吏,多为道子所树立;既为扬州、总录,势倾天下,朝野辐凑;其必又有构之于帝者势也。
  时帝所任用者,为王恭、(后兄,时为中书令。)殷仲堪、(尚书仆射,领吏部。)王珣、徐邈、(为中书舍人,迁散骑常侍。)郗恢、王雅等。(雅为丹阳尹。《王珣传》云:“时帝性好典籍,珣与殷仲堪、徐邈、王恭、郗恢等,并以才学文章,见昵于帝。”盖帝所好者多文学之才,非经纶之器,故任之以事,多见覆餗也。《王国宝传》云:“王雅有宠,荐王珣于帝。”)中书郎范宁,国宝舅也,深陈得失。帝渐不平于道子,然外每优祟之。宁劝帝黜国宝。国宝乃使陈郡袁悦之,(为道子所亲爱者。)因尼支妙音,致书大子母陈淑媛,说国宝忠谨,宜见亲信。帝知之,讬以他罪杀悦之。国宝大惧,遂因道子谮毁宁。帝不获已,流涕出宁为豫章大守。(豫章,见第三章第九节。)《王恭传》言悦之之诛由于恭。(《王恭传》作悦,盖其人名悦,字悦之。六朝人多以字行,史所书者,亦名字不一也。)盖至是而主相之衅成矣。《道子传》言:道子为皇大妃所爱,(孝武及道子母李氏,本出微贱。孝武即位,尊为淑妃。大元三年,进为贵人。九年,又进为夫人。十二年,加为皇大妃。十九年,乃尊为皇大后。)亲遇同家人之礼,遂恃宠乘酒,时失礼敬,帝益不能平。博平令闻人奭上疏,(博平,汉县,今山东博平县西北。)言茹千秋罪状。又言尼姏属类,倾动乱时。谷贱人饥,流殣不绝。权宠之臣,各开小府,施置吏佐,无益于官,有损于国。疏奏,帝益不平,而逼于大妃,无所废黜。其实当时大阿已有倒持之势,亦非尽由大妃之逼也。
  帝乃“出王恭为兖州,(大元十五年二月。镇京口。)殷仲堪为剕州;(大元十七年十一月。镇江陵。本为荆州者王忱,国宝弟也,以是年十月卒。)以王珣为仆射,王雅为大子少傅;以张王室而潜制道子”。(《道子传》。)《王雅传》云:帝以道子无社稷器干,虑宴驾之后,王室倾危,乃选时望,以为藩屏。将擢王恭、殷仲堪等,先以访雅。雅言“恭秉性峻隘;仲堪亦无弘量,且干略不长;委以连率之重,据形胜之地,四海无事,足以守职,若道不常隆,必为乱阶”。帝以恭等为当时秀望,谓雅疾其胜己,故不从。此或事后傅会之谈,然当时局势,外若无事,内实艰危,非恭与仲堪所能负荷,则殆不容疑也。
  大元主十一年,九月,帝崩。《本纪》云:时张贵人有宠,年几三十,帝戏之曰:“汝以年当废矣。”贵
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